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
?跨界融合,協同創新
?節能環保,綠色發展
?自主研發,開放合作
發展目標
?到2025年,我國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産業體系基本建立,建築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建築産業互聯網平台初步建立,産業基礎、技術裝備、科技創新能力以及建築安全質量水平全面提升,勞動生産率明顯提高,能源資源消耗及汙染排放大幅下降,環境保護效應顯著。推動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龍頭企業,引領並帶動廣大中小企業向智能建造轉型升級,打造“中國建造”升級版。
?到2035年,我國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取得顯著進展,企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産業整體優勢明顯增強,“中國建造”核心競爭力世界領先,建築工業化全面實現,邁入智能建造世界強國行列。
重點任務
(一)加快建築工業化升級
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推動建立以標准部品爲基礎的專業化、規模化、信息化生産體系。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建築工業化技術協同發展,在建造全過程加大建築信息模型(BIM)、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通信、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集成與創新應用。
(二)加強技術創新
加強技術攻關,推動智能建造和建築工業化基礎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轉移擴散和商業化應用,加快突破部品部件現代工藝制造、智能控制和優化、新型傳感感知、工程質量檢測監測、數據采集與分析、故障診斷與維護、專用軟件等一批核心技術。
(三)提升信息化水平
推進數字化設計體系建設,統籌建築結構、機電設備、部品部件、裝配施工、裝飾裝修,推行一體化集成設計。積極應用自主可控的BIM技術,加快構建數字設計基礎平台和集成系統,實現設計、工藝、制造協同。
(四)培育産業體系
探索適用于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新型組織方式、流程和管理模式。加快培育具有智能建造系統解決方案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統籌建造活動全産業鏈,推動企業以多種形式緊密合作、協同創新,逐步形成以工程總承包企業爲核心、相關領先企業深度參與的開放型産業體系。
(五)積極推行綠色建造
實行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的綠色建造,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爲核心,通過智能建造與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建築垃圾的産生,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推動建立建築業綠色供應鏈,推行循環生産方式,提高建築垃圾的綜合利用水平。
(六)開放拓展應用場景
加強智能建造及建築工業化應用場景建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重大産品集成創新和示範應用。發揮重點項目以及大型項目示範引領作用,加大應用推廣力度,拓寬各類技術的應用範圍,初步形成集研發設計、數據訓練、中試應用、科技金融于一體的綜合應用模式。
(七)創新行業監管與服務模式
推動各地加快研發適用于政府服務和決策的信息系統,探索建立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市場監管的機制,完善數字化成果交付、審查和存檔管理體系。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實施
各地要建立智能建造和建築工業化協同發展的體系框架,因地制宜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及實施路徑,強化部門聯動,建立協同推進機制,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確保目標完成和任務落地。
(二)加大政策支持
各地要將現有各類産業支持政策進一步向智能建造領域傾斜,加大對智能建造關鍵技術研究、基礎軟硬件開發、智能系統和設備研制、項目應用示範等的支持力度。
(三)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各地要制定智能建造人才培育相關政策措施,明確目標任務,建立智能建造人才培養和發展的長效機制,打造多種形式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平台。
(四)建立評估機制
各地要适时对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重点评估智能建造發展目標落实与完成情况、产业发展情况、政策出台情况、标准规范编制情况等,并通报结果。
(五)營造良好環境
要加強宣傳推廣,充分發揮相關企事業單位、行業學協會的作用,開展智能建造的政策宣傳貫徹、技術指導、交流合作、成果推廣。構建國際化創新合作機制,加強國際交流,推進開放合作,營造智能建造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
2020年07月30日